AYX·爱游戏
热线电话:11354879565
热门关键词: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动态

这届孩子怎么了?个个戏精附体爱玩角色扮演?

发布时间:2025-05-11 20:44

  帖子一经发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一些家长纷纷表示自家娃也有过这样的阶段,还有网友现身说法表示自己小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

  本期,我们邀请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发育行为科副主任医师胡莉菲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沉迷角色扮演游戏,以及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

  想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扮演动物,可以从了解儿童角色扮演游戏开始,来理解这个行为。

  一岁半到两岁半,是孩子想象力的萌芽期。随着年龄的发展,到了3-4岁左右,角色扮演游戏(或称假扮游戏)出现,迈入了联合游戏阶段,并进一步发展到合作性游戏。孩子会通过在游戏中扮演角色,模仿、想象,复刻并创造性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类角色和事件。

  而扮演游戏往往以熟悉的身边事物为内容,萌萌的动物和人与宠物互动都是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因此,动物角色尤其是宠物以及主人与宠物的互动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儿童的扮演游戏中。

  胡莉菲副主任医师表示:“当大人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的时候,就会发现现在很多孩子自由玩耍的机会太少了,有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孩子能观察到的自由玩耍的方式很多时候来自宠物,宠物激发了孩子们甚至成年人对自由玩耍的渴望。我们可以通过孩子们模仿宠物的行为,解读到孩子们渴望自由玩耍自由表达的内心,那就是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

  那么,如果孩子喜欢扮演游戏要不要制止呢?也有些家长很是纠结:孩子老是喜欢扮演宠物、玩过家家,会不会让他人觉得太过于幼稚,担心孩子被同龄人嘲笑。

  对此,胡莉菲表示,先别急着阻止,角色扮演游戏出现的这一阶段是儿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语言能力等多个维度起着促进作用。

  1. 观察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扮演游戏以儿童细致的观察力为基础,同时反向强化这一能力。在角色模仿、场景复现及创造性演绎中,孩子需深入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如人物特征、动物行为或事件逻辑),进而通过想象重构并丰富游戏内容,从而同步提升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2. 语言与认知能力的提升。角色扮演中的情境对话和问题解决,促使儿童灵活运用复杂词汇与多元句式,孩子需组织逻辑性语言并推理因果关系,这种过程直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3. 社交合作与责任意识的构建。假扮游戏要求儿童协作制定规则、分配角色并解决冲突,从而锻炼沟通、协商与团队合作能力。同时,通过扮演不同社会角色,孩子得以体验多元责任,理解社会规则,并在履行虚拟职责(如喂养“宠物”)中建立责任感。

  4. 情绪管理与情感支持机制。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安全的情感实验场域。他们可通过角色外化表达复杂情绪,学习识别自我与他人情感,并尝试调节负面情绪。同伴间的共情互动(如安慰“受伤”的玩伴)更形成情感支持网络,助力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5.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知的探索。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可以探索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有助于他们发展自我认同,明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

  “角色扮演游戏对儿童的能力发展、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家长不必过度解读孩子扮狗狗或玩‘主人训养宠物’的游戏模式,一刀切地禁止孩子玩耍。建议家长不带评判,只是带着玩耍的心态,进入孩子的世界。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拓展地玩其他更多样的自由玩耍游戏,比如户外团体游戏。”胡莉菲说。

  然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随着学业压力的日渐增加,很多时候游戏的时间被迫压缩。对此,胡莉菲表示,“角色扮演”等游戏对于孩子的长期发展来说同样至关重要,拥有更高的价值。

  现在侧重应试的学前教育很火热。但有研究显示,此类学前教育虽能短期提升儿童的认知与学业表现,但此类优势在小学低年级常因学习环境质量下降(如师资不足)而逐渐消退(即“淡出效应”)。

  胡莉菲介绍,仅依赖结构化学习难以持久发展高阶能力,需通过高质量游戏互动(如户外探索、角色扮演)培养协作、沟通、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及建立自信等深层能力,这些能力难以通过直接传授获得,却能在游戏场景中自然内化。家长作为观察者、支持者,以及隐形引导者,在过程中可以用好以下“三招”。

  放下权威身份:以“玩伴“而非”教导者”姿态加入游戏,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避免过度干预。

  留白与等待:减少指导性指令,鼓励孩子自主设计规则、解决问题(如“你来决定怎么搭城堡”“哎呀高架塌了怎么办?”),激发其责任感和创造力。

  角色互换: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与孩子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如医生与患者),促使其回忆观察细节、理解多元视角,提升换位思考能力。

  规则内化:借游戏场景自然传递社会规则(如轮流等待、合作分工),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中理解边界、减少行为冲突。

  行为示范:通过游戏展现坚韧、诚信、责任感等品质(如坚持完成积木挑战、主动承认游戏失误),以行动替代说教,潜移默化塑造价值观。

  同时她提醒家长,如果孩子过度沉迷于扮演游戏,或以重复模式反复玩此类游戏,则可以来院咨询发育行为科、心理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AYX·爱游戏

地址:惠州市小金口开发区14号

电话:11354879565

邮箱:[email protected]